网站首页  图片新闻  思政动态  思政课件  思政微课  成果展示 
  今天是:
交汇点新闻:江苏海洋大学:巧做加法,以点带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0-09-08 13:16 王拓  交汇点

交汇点新闻 2020年9月7日

近日,江苏海洋大学微课教学比赛结果揭晓,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教授卢霞主讲的《天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概念和现状》,商学院教授宣昌勇主讲的《逆全球化VS人类命运共同体》两门课获得课程思政微课一等奖。这两门课也是江苏海洋大学立项建设的3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的重点课程之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江苏海洋大学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思想政治资源,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之路,逐步形成了以点带面、层层递进、成效显著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

“党建+”:党支部成为推进课程思政的“桥头堡”

学校党委把推进和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综合考核体系。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2020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规章制度,对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条件等做出明确规定和详细规划,绘好“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形成了全课程育人格局。

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全面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级党组织协同联动、落实推进、教师党支部引领保障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确保了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政治素质高,师生威信高,党务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强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双高双强”优秀教师党员选拔为“双带头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把课程思政作为党支部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着力点,明确党支部书记是基层教学组织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党员学理论、学立场、学方法;组织集体备课,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打造示范案例,实现资源共享,党支部成为推进课程思政的“桥头堡”。

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会霞副教授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课程团队负责人,“本学期的党支部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组织党员教师集体备课、课程团队教师集体说课,调动和激发党员教师的热情,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综合性、创造性和渗透性的特点,让课程思政建设生根发芽,全面开花。”

在张会霞的带动下,支部党员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思政元素与知识体系融合,线上与线下配合,理论知识与船厂实际结合,海洋工程与机械工程联合,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他们成了课程思政的践行者和排头兵。目前该教学团队有5名教师参加了课程思政微课的录制,其中两名教师获得学校2020微课大赛一等奖,并均被推荐参加江苏省高校教师微课竞赛,在慕课平台上已经运行两学期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省在线课程也逐步融入了思政元素。

“海洋+”:构建“蓝色”文化育人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学校结合海洋大学特征,组织专家组编制了《江苏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手册》,从当代中国政治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需要的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等方面全面详细地列举了一些通用的思政元素,提供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和教案设计的典型案例,指导教师有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学校出台《江苏海洋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管理办法》,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课程立项建设3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和示范课程群,挖掘涉海课程特色育人元素,在《海洋科学导论》《海洋测绘》《港口装卸工艺》《海洋生态学》《制图与测绘》等海洋类课程中,有机融入海洋文化、海洋强国、海洋精神、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权益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育人元素,构建具有海洋大学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海洋文化育人功能。在示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进行示范课程建设经验交流、观摩,总结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将成果和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课程。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张瑞老师主讲《海洋地质学》,这门课是海洋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讲“大洋地形地貌”这节内容时,张老师把学生进行编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事先搜集世界各国大洋深海科考的重大成果案例,课上依托云端教学平台,在线讨论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大洋科考成就方面的优势和差距。“我国载人深潜器再获新突破,向万米进发,跃居全球领先地位”“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战风斗浪、逐梦深蓝,书写了世界海洋科考新纪录”……同学们在热烈的线上讨论中,认识到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加深了海洋强国战略重大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的理解。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强国责任。“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共享共学、协同式教学,这样可以不断拓展和创新课程思政新路径。”张瑞表示。

“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思政教学形式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朱凌云为电子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讲授《毛概》课,每次课刚开始的三五分钟是同学们最期待的环节之一,课前学生们都会把一摞小纸条整齐地摆放在讲台上,留给朱老师,纸条上写着近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如同“答记者(学生)问”般“被提问”,成了朱老师每堂课的“片头曲”。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推进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教师,对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知识、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紧紧抓住教师、教材、教学三大关键要素,解决好“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问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解读,组织广大专任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设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引导广大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广大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同时,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要求根据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内容,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大纲设计、教学设计、备课授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要求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确保选用教材价值导向正确。

学校大力推进授课模式改革,建设示范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库,探索以“互联网+”为趋势的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通过问题式、研讨式、案例式、翻转浸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线下备课教学与线上答疑解惑相结合,线下面授与线上自学相结合,线下交流研讨与线上示范推广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

在朱凌云老师的思政课堂上,利用实践基地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体验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在情境浸润体验中获得“真、善、美”的自我提升,实现政治理论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通讯员 苏海轩 交汇点记者 王拓)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党委宣传部
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所选用课件如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